欢迎来到白文涛医考!

距离医师资格考试还有

0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类别 > 临床助理 >

创新医考临床执业医师重点考点汇总:神经系统

2022-10-18

来源:创新医考

创新医考官网临床助理医师经典试题汇总,参加今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创新医考编辑为大家整理了《神经系统》的相关重点及白文涛老师讲课的随堂笔记,详情如下:


 运动系统

一、神经元

神经元胞体:连在一起呈灰色称为灰质

轴突:连在一起形成白质

灰质:产生命令

白质:传导命令

二、神经疾病

运动障碍(前):运动在前,感觉在后。如:中央前回、脊髓前角。

感觉障碍(后):如:中央后回、脊髓后角。

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运动障碍。

思考:

额叶中央区(前回)胶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导通路

1.运动传导通路:大脑→中脑、脑桥、延髓(交叉至对侧)下行到脊髓前角,支配对侧肢体运动。

大脑皮层到脊髓前角细胞称为: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        脊髓束。由上向下传导)

脊髓前角到肢体:下运动感神经元

(皮质   脊髓侧束)

2.感觉传导通路: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

三、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四部分组成。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肌张力增高(硬瘫)、腱反射亢进、病理征(+,肌肉不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下运动神经元有传递命令、营养作用。可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异常。

病理反射: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

上运动神经元终止于脊髓前角

下运动神经元起始于脊髓前角

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细胞

1)出现弛缓性瘫痪

2)肢体营养差,出现肌肉萎缩。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

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1.皮质脊髓束→大脑脚底中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锥体。锥体交叉处→大部分锥体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2.皮质脑干束:大脑皮层→脑干神经核。

皮质脑干束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3.4中、58桥、9.10.12在延髓

 

脑神经

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受对侧大脑皮层支配,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

 

四、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1)皮质 表现为对侧一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

2)内囊  锥体束纤维在内囊部最为集中,此处病变易使一侧锥体束全部受损而引起对侧比较完全的偏瘫。

表现为三偏:

对侧肢体偏瘫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偏盲。

 

3)脑干  一侧脑干病变既可损伤同侧本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又可累及尚未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故引起交叉性瘫痪。

同面对躯  TMDQ。交叉瘫。

思考:

左侧脑干病变出现的症状是?

左侧周围面瘫,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又称为去传出状态。表现:四肢全瘫、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和吞咽困难均障碍,不能讲话,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

4)脊髓  颈膨大支配上肢,腰膨大支配下肢

脊髓颈膨大以上病变引起中枢性四肢瘫痪;

颈膨大(C5T2)病变引起上肢周围性瘫痪和下肢中枢性瘫痪;

胸段脊髓病变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腰膨大(L1S2)病变可引起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脊髓马尾损伤同腰膨大,上肢正常,下肢软瘫

脊髓圆锥损伤:上下肢正常,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鞍状分布。

   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侧损害时产生病变侧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以及对侧肢体的痛温觉障碍(Brown-Sequard综合征)。

   对浅同深同侧肢体瘫。

(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

    脊神经连于脊髓,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髓前角:运动

脊髓后角:感觉

    下运动神经元径路的损害引起的肌肉瘫痪,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其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三)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

     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刻板运动及反射性运动。如帕金森综合征。

表现:齿轮样强直、铅管样强直、静止性震颤;面具脸、慌张步态

步态扩展

1.跨阀步态:腓总神经损伤

2.慌张步态:帕金森

3.剪刀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见于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脊髓空洞,脊髓压迫。

4.醉汉步态:小脑病变

5.圆切线运动:见于脑血管病,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痉挛性偏瘫步态。

(四)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央:小脑蚓部。

两侧:小脑半球

根据表面沟裂分三个主叶: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

小脑半球支配同侧肢体共济运动

小脑蚓部协调躯干肌平衡。

2.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1小脑蚓部损害  躯干共济失调,如行走时两脚分开、步态蹒跚、左右摇摆,称醉汉步态;站立不稳、摇晃欲倒,称闭目难立征(Romberg)阳性。

2小脑半球损害  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略动作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动作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以及眼球震颤亦为小脑病变的特征。

3)绒球小结叶:接收前庭传入纤维,受损表现为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加入专业学习团队,有方向的学习更加高效

【创新医考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热门报考(专题)